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指南
(2008-2011年)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注重“科研兴校”,在此基础上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如何降低科研重心,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直接推动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如何使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研究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微型课题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
一、基本概念
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
微型课题的提出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从研究的内容与周期来说的。更多地关注教学的细节,能够短期内对某些教学现象作出积极反应与正确的表述,把教育教学问题的学术研究回归鲜活的现实之中,回归课堂,回归教师内心中去。
小切口、短周期、低成本、深研究、有实效是其基本特征。微型课题是课题研究的一种类型。微型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进入研究状态,有助于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指导思想
我校微型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就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微型课题立足教育教学实践,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宗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三、研究原则
实用性原则:课题来源于我校教学实际,立足解决具体教学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可行性原则:课题研究必须考虑主客观条件,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研究的目的指向,内容方法、实施步骤要明确具体。
简约性原则:①课题参与人员少,既可限于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也可个人申报或 2至3人合作申报。②课题研究周期短,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学期。
四、研究内容
学校每学期提出研究中心内容,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具体明确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我校微型课题的选题可以参考以下方面:
1、 学科学案设计、编写,应用与管理;
2、 针对学生的学科模块知识体系建构;
3、 学科高考专项解题能力的培养;
4、 备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5、 聚焦课堂教学:课型模式,课堂活动,课堂管理等方面;
6、 特殊学生群体的学业水平个案研究:学困生,临界生等;
7、 考试策略研究:考试心理调整策略,考试过程,试卷分析与讲评等等。
五、实施办法
(一)课题选题
1、学校教务处、科研处确定学期总体研究计划,明确研究中心任务。
2、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总体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总体规划本学科组的研究内容。语、数、外、理、化学教研组申报三个以上研究课题,政、史、地、生物教研组申报来两个以上课题,其他教研组至少有一个课题。
3、已有区级以上课题的教研组,请课题组长与教研组长协调,尽量使得每学期的微型课题能与大课题相结合。
(二)、实施流程
1、期初课题组长填写《微型课题申报表》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教研组长签订意见。
2、学校微型课题工作规划小组审议立项,开题。
3、课题组长制定详细实施计划,并组织成员按计划分阶段实施本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课题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和各自的职责,做到围绕目标、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完成课题任务。
4、期中参与课题研究交流,科研处组织抽查。
5、期末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课题组系统整理、准备好各种资料,向学校科研处提出结题鉴定申请。学校微型课题工作规划小组组织结题并进行成果评奖。
(三)结题材料
l 《微型课题成果鉴定表》
l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研究计划、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或结题报告和课题活动记载表。
l 课题组成员材料: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评议表、相关学案、教学反思或是其他能够反应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材料。
六、管理办法
1、学校组成微型课题工作规划小组,负责每学期或学年微型课题的宏观设计,立项审查,过程管理,组织结题与评奖工作。组长:秦春华副校长,成员:侯亚敏,宋海永,马洪泽,周敏,丁维新,陆田森。
2、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和《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指南》,课题承担者要详细记录研究活动过程并注意做好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每个课题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袋,其中科研处组织课题组交流检查实施方案计划和实施情况,课题结题时各种研究资料要随袋递交科研处,由学校作为教育科研档案长期保存。
3、每学期末,微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课题的实施过程和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评选出优秀课题,并向课题组办法证书和奖金。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
4、微型课题的开展情况作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考核,以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年度考核的课题研究板块。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