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方案
一、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学习领域 |
科目 |
必修学分 (共计116学分) |
选修学分Ⅰ |
选修学分Ⅱ (至少6学分) |
语言与文学 |
语文 |
10 |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
外语 |
10 | |||
数学 |
数学 |
10 | ||
人文与社会 |
思想政治 |
8 | ||
历史 |
6 | |||
地理 |
6 | |||
物理 |
6 | |||
化学 |
6 | |||
生物 |
6 | |||
技术 |
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
8 | ||
艺术 |
艺术或音乐、美术 |
6 | ||
体育与健康 |
体育与健康 |
11 | ||
综合实践 活动 |
研究性学习活动 |
15 | ||
社区服务 |
2 | |||
社会实践 |
6 |
国家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8个领域,合计116个学分,所有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选修Ⅰ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
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选修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有特色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选修Ⅱ课程由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发若干课程,供学生选择。
二、学校课程指导方案
1、高一年级课程计划:
学习领域 |
科目 |
上学期 |
下学期 |
学分 | ||
第1学段 |
第2学段 |
第3学段 |
第4学段 | |||
语言与文学 |
语文 |
必修1 /4 |
必修2 /4 |
必修3 /4 |
必修4 /4 |
8 |
英语 |
必修1 /4 |
必修2 /4 |
必修3 /4 |
必修4 /4 |
8 | |
系列Ⅱ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类:报刊阅读 /1 |
2* | |||||
数学 |
数学 |
必修1 /4 |
必修4 /4 |
必修2 /4 |
必修3 /4 |
8 |
选修系列3中一个专题:数学史/1 |
1* | |||||
人文与社会 |
思想政治 |
必修1 /2 |
必修2 /2 |
4 | ||
历史 |
必修1 /2 |
必修2 /2 |
4 | |||
地理 |
必修1 /2 |
必修2 /2 |
4 | |||
科学 |
物理 |
必修1 /2 |
必修2 /2 |
4 | ||
化学 |
必修1 /2 |
必修2 /2 |
4 | |||
生物 |
|
必修1 /2 |
2 | |||
技术 |
信息技术 |
必修1 /2 |
选修3 /2 |
4 | ||
通用技术 |
必修1 /1 |
必修1 /1 |
2 | |||
艺术 |
美术 |
美术鉴赏 /1 |
5个模块选1 /1 |
2 | ||
音乐 |
音乐鉴赏 /1 |
音乐鉴赏 /1 |
2 | |||
体育与 健康 |
体育与 健康 |
田径类模块必修,1个学分;健康教育模块分散进行,其它5个模块至少选2个。 /2 |
4 | |||
综合实践 活动 |
研究性学习 |
集中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 |
6 | |||
社区服务 |
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 |
1 | ||||
社会实践 |
军训一周 |
2 | ||||
选修二 |
地方和 校本课程 |
必选 /2 |
必选 /2 |
必选 /2 |
必选 /2 |
4* |
学生活动 (班会、自习等) |
2~4 |
2~4 |
1~5 |
1~5 |
| |
周课时总数 |
36 |
36 |
38 |
38 |
| |
学分 |
必修:71学分 选修:不超过10学分 |
2、高二、三年级课程计划
学习 领域 |
科目 |
高二 |
高三 | |||||||||||||||||
上学期 |
下学期 |
学分 |
上学期 |
下学期 |
学分 | |||||||||||||||
学段1 |
学段2 |
学段3 |
学段4 |
学段1 |
学段2 |
总 复 习 | ||||||||||||||
语言与文学 |
语文 |
必修5 /4 |
史记选读(选)+写作1 /4 |
唐诗宋词(选)+写作1 /4 |
唐宋八大家(选)+写作1 /4 |
2+8* |
现代散文选读(选)/4 |
选修 |
4* | |||||||||||
英语 |
必修5 /4 |
选修6 /4 |
选修7 /4 |
选修8 /4 |
2+6* |
选修9 |
选修10 |
4* | ||||||||||||
选修系列Ⅱ/1 |
选修系列Ⅱ/1 | |||||||||||||||||||
数学 |
数学 |
必修5 /4 |
(文)选1-1 /4 (理)选2-1 /4 |
(文)选1-2 /4 (理)选2-2 /4 |
(理)选2-3 /4 |
2+6* |
选修系列4-2 |
选修系列4-4 |
4* | |||||||||||
选修系列3 /1 |
选修系列4 /1 |
2* | ||||||||||||||||||
人文与社会 |
思想 政治 |
必修4 /2 |
(文)必修3 /2 |
4 |
(文)选修 3 /2 |
2* | ||||||||||||||
历史 |
必修3 /2 |
(文)选修1 /2 |
2+2* |
(文)选修4 /2 |
2* | |||||||||||||||
地理 |
必修3 /2 |
(文)选修2 /2 |
2+2* |
(文)选修6 /2 |
2* | |||||||||||||||
科 学 |
物理 |
选1-1文 3-1理 /2 |
(理科) 选修3-2 /2 |
(理科) 选修3-4 /2 |
(理科) 选修3-5 /2 |
2+6* |
(理)选修3-3 |
2* | ||||||||||||
化学 |
(文)选修1 /2 (理)选修5/2 |
(理)选修4 /2 |
2+2* |
(理)选修3 /2 |
2* | |||||||||||||||
生物 |
必修2 /4 |
必修3 /4 |
(理) 选修1 /2 |
(理) 选修1 /2 |
4+2* |
选修3 /2 |
2* | |||||||||||||
技术 |
信息技术 |
选修2 /1 |
选修2/1 |
|
|
2* |
|
|
|
| ||||||||||
通用 技术 |
必修2 /2+选修(理) /2 |
2+4*(理) |
|
|
|
| ||||||||||||||
艺 术 |
美术 |
绘画 /0.5 |
绘画 /0.5 |
1* |
|
|
|
| ||||||||||||
音乐 |
歌唱 /1 |
歌唱 /1 |
1* |
|
| |||||||||||||||
体育与健康 |
体育与健康 |
除田径类以外6个模块至少选2个模块,健康教育专题分散进行。 /2 |
4 |
除田径类以外的5个模块至少选1个,健康教育专题分散。 /2 |
3* | |||||||||||||||
综合实践活动 |
研究性学习 |
集中时段进行 |
6 |
集中时段进行 |
|
3 | ||||||||||||||
社区服务 |
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 |
1 |
|
|
|
| ||||||||||||||
社会实践 |
参加1周社会实践 |
2 |
参加1周 社会实践 |
|
2 | |||||||||||||||
选修二 校本与地方课程 |
必选 /2 |
必选 /2 |
必选 /2 |
必选 /2 |
4* |
|
|
|
| |||||||||||
周课时数 |
40 |
40 |
40 |
40 |
|
40 |
40 |
40 |
| |||||||||||
学分 |
必修:37学分 选修:56学分 |
必修:8学分 | ||||||||||||||||||
|
|
|
|
|
|
|
|
|
|
|
|
|
|
|
| |||||
注: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
(1)表中“必修1”表示该学科必修模块1,其余类推。斜杠后的数字(如“/
(2)本方案的课程安排有两种情况,语文、英语、数学以及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必修模块,学习的内容和时间都由学校统一安排;研究性学习、艺术(本方案选择分科学习的美术和音乐)和体育与健康三个领域的科目,学校只统一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内容可自主选择。
另外,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的最低选修要求是系列1(2模块)+系列3中任2个专题,理科的最低选修要求是系列2(3模块)+系列3中任2个专题+系列4中第2、4个专题,因此,数学每周1课时的系列3选修,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都须参加,以获得必需的学分。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所有学校都应保证开设选修6—选修8的课程。同时,我校开设选修9—选修10的课程。
(3)本方案对不同科目的模块,用不同的时间去完成,在开设的学科中,有1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4课时/周),包括语文、英语和数学三个学科;有2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2课时/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个科目的模块;还有4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1课时/周),如通用技术。这种灵活的安排,既保留了新课程“领域——科目——模块”的课程结构,又充分体观了从学校实际出发的原则。这既体现新课标精神,又充分兼顾实际情况,是本方案的一个特点。
(4)选修Ⅱ为地方和校本课程,学生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8个学段中,至少应完成6个学段“选修Ⅱ”的学习(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一般8个学段都应选择)。选修Ⅱ的课必须独立开设,单独计算学分。排课时,“选修Ⅱ”的课必须全年级各班同时开设,以方便学生“走班”。
(5)根据需要,研究性学习集中进行。
(6)学生选择选修Ⅰ课程,语文、数学、外语应必选,同时,在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体育四个领域中选择一个领域。选择人文领域的学生至少应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选择两个科目,选择科学领域的学生至少在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个科目。除此而外,还应在其他领域自主修习一定的学分,以保证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
(7)高中阶段每课时一律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