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装备督导
学籍管理
教师教育
科普学堂
课务查询
李公朴研究
 
>>教育科研>>校本教研>>课程建设>>文章管理
课程设置方案
录入者: 原创 来源: 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9年03月31日

课程设置方案

一、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共计116学分)

选修学分Ⅰ

选修学分Ⅱ

(至少6学分)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

10

数学

数学

10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6

物理

6

化学

6

生物

6

技术

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8

艺术

艺术或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国家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8个领域,合计116个学分,所有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选修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

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选修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有特色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发若干课程,供学生选择。

二、学校课程指导方案

1、高一年级课程计划:

学习领域

科目

上学期

下学期

学分

1学段

2学段

3学段

4学段

语言与文学

语文

必修1   /4

必修2   /4

必修3   /4

必修4   /4

8

英语

必修1   /4

必修2   /4

必修3   /4

必修4   /4

8

系列Ⅱ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类:报刊阅读 /1        

2*

数学

数学

必修1   /4

必修4   /4

必修2   /4

必修3  /4

8

选修系列3中一个专题:数学史/1

1*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必修1   /2

必修2   /2

4

历史

必修1   /2

必修2   /2

4

地理

必修1   /2

必修2   /2

4

科学

物理

必修1   /2

必修2   /2

4

化学

必修1   /2

必修2   /2

4

生物

 

必修1   /2

2

技术

信息技术

必修1   /2

选修3   /2

4

通用技术

必修1   /1

必修1   /1

2

艺术

美术

美术鉴赏   /1

5个模块选1   /1

2

音乐

音乐鉴赏   /1

音乐鉴赏   /1

2

体育与

健康

体育与

健康

田径类模块必修,1个学分;健康教育模块分散进行,其它5个模块至少选2个。  /2

4

综合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

集中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

6

社区服务

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

1

社会实践

军训一周

2

选修二

地方和

校本课程

必选   /2

必选   /2

必选   /2

必选   /2

4*

学生活动

(班会、自习等)

24

24

15

15

 

周课时总数

36

36

38

38

 

学分

必修:71学分   选修:不超过10学分

2、高二、三年级课程计划

学习

领域

科目

高二

高三

上学期

下学期

学分

上学期

下学期

学分

学段1

学段2

学段3

学段4

学段1

学段2

 

 

语言与文学

语文

必修5

/4

史记选读(选)+写作1

/4

唐诗宋词(选)+写作1

/4

唐宋八大家(选)+写作1

/4

2+8*

现代散文选读(选)/4

选修

4*

英语

必修5

/4

选修6

/4

选修7

/4

选修8

/4

2+6*

选修9

选修10

4*

选修系列Ⅱ/1

选修系列Ⅱ/1

数学

数学

必修5 /4

(文)1-1

/4

(理)2-1

/4

(文)1-2

/4

(理)2-2

/4

(理)选2-3

/4

2+6*

选修系列42

选修系列44

4*

选修系列3  /1

选修系列4  /1

2*

人文与社会

思想

政治

必修4    /2

(文)必修3   /2

4

(文)选修 3   /2

2*

历史

必修3     /2

(文)选修1   /2

2+2*

(文)选修4    /2

2*

地理

必修3     /2

(文)选修2   /2

2+2*

(文)选修6    /2

2*

 

物理

1-1

3-1

/2

(理科)

选修3-2

/2

(理科)

选修3-4

/2

(理科)

选修3-5

/2

2+6*

(理)选修33

2*

化学

(文)选修1  /2

(理)选修5/2

(理)选修4 /2

2+2*

(理)选修3  /2

2*

生物

必修2

/4

必修3

/4

(理)

选修1   /2

(理)

选修1   /2

4+2*

选修3   /2

2*

技术

信息技术

选修2

/1

选修2/1

 

 

2*

 

 

 

 

通用

技术

必修2  /2+选修(理)  /2

2+4*(理)

 

 

 

 

美术

绘画  /0.5

绘画  /0.5

1*

 

 

 

 

音乐

歌唱  /1

歌唱  /1

1*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除田径类以外6个模块至少选2个模块,健康教育专题分散进行。  /2

4

除田径类以外的5个模块至少选1个,健康教育专题分散。  /2

3*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集中时段进行

6

集中时段进行

 

3

社区服务

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

1

 

 

 

 

社会实践

参加1周社会实践

2

参加1

社会实践

 

2

选修二

校本与地方课程

必选 /2

必选

/2

必选

/2

必选

/2

4*

 

 

 

 

周课时数

40

40

40

40

 

40

40

40

 

学分

必修:37学分   选修:56学分

必修:8学分

 

 

 

 

 

 

 

 

 

 

 

 

 

 

 

 

注: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

1)表中“必修1”表示该学科必修模块1,其余类推。斜杠后的数字(如“/4)表示周课时数。“学分”栏中无星号数字为必修学分,带星号的数字表示选修学分。本方案按5天工作制,每天7节课安排。

2)本方案的课程安排有两种情况,语文、英语、数学以及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必修模块,学习的内容和时间都由学校统一安排;研究性学习、艺术(本方案选择分科学习的美术和音乐)和体育与健康三个领域的科目,学校只统一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内容可自主选择。

另外,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的最低选修要求是系列1(2模块)+系列3中任2个专题,理科的最低选修要求是系列2(3模块)+系列3中任2个专题+系列4中第24个专题,因此,数学每周1课时的系列3选修,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都须参加,以获得必需的学分。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所有学校都应保证开设选修6—选修8的课程。同时,我校开设选修9—选修10的课程。

3)本方案对不同科目的模块,用不同的时间去完成,在开设的学科中,有1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4课时/周),包括语文、英语和数学三个学科;有2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2课时/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个科目的模块;还有4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1课时/周),如通用技术。这种灵活的安排,既保留了新课程“领域——科目——模块”的课程结构,又充分体观了从学校实际出发的原则。这既体现新课标精神,又充分兼顾实际情况,是本方案的一个特点。

4)选修Ⅱ为地方和校本课程,学生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8个学段中,至少应完成6个学段“选修Ⅱ”的学习(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一般8个学段都应选择)。选修Ⅱ的课必须独立开设,单独计算学分。排课时,“选修Ⅱ”的课必须全年级各班同时开设,以方便学生“走班”。

5)根据需要,研究性学习集中进行。

6)学生选择选修Ⅰ课程,语文、数学、外语应必选,同时,在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体育四个领域中选择一个领域。选择人文领域的学生至少应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选择两个科目,选择科学领域的学生至少在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个科目。除此而外,还应在其他领域自主修习一定的学分,以保证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

7)高中阶段每课时一律45分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进经济开发区凤苑南路1号 邮编:213100 电话:0519-86556341 邮箱: wjsms@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