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装备督导
学籍管理
教师教育
科普学堂
课务查询
李公朴研究
 
>>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科研指导>>文章管理
教育教学中的几对辩证关系
录入者: 原创 来源: 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8年07月16日

教育教学中的几对辩证关系:

1主导与主体:判断一堂课是不是好课,以前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看教师讲得如何;现在的评价多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学生在课堂上活动得怎样,也就是所谓的以教师为主还是以学生为主的问题。现在有些人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少就越能体现其主导作用,学生活动越多就越能体现其主体地位。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有失偏颇,最起码对主体和主导的概念没有搞清楚。我们说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双方的,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关键看从哪个角度来判断。如果从教的角度来说,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反之,从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况且主体与客体又不是对立的,而应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把学生的作用说成是主动作用倒比较切合实际。

郭德才  邳州中学《江苏教育研究》2003年第二期   200349

2、传统与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要扬弃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建构新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如何看待传统教学,又如何去构建新的教学方式,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和探讨。我们觉得,首先要辨别清楚哪些传统的东西该废除,哪些合理的东西该继承,不要一提改革就言必废除传统。我们说好的传统不仅不能废除,还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是够传统的了,但这方法和原则不仅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适用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知道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不能把废除注入式理解为老师不讲,也不能把师生的互动片面地理解为一问一答,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不等于让学生发挥了主动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能让学生乐学,肯定事半功倍。”柳斌同志说:“教学工作的现代化,不应当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现代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只能是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这话一语中的。我们千万不能矫枉过正,走向极端,泼洗澡水连同孩子一起泼掉是危险的。(同上)

3"授之以渔""授之以鱼"

"授之以渔":教给方法与技能

"授之以鱼":传授知识

方法与技能的形成是建立在学识基础上的。一个学识浅薄、成绩一塌糊涂的学生是谈不上什么优良方法和技巧的。教师是科学技术的传播者,民族文化薪火的传递者。这种传播与传递的作用不是光靠教给方法和技能就能全部体现的。光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完美无缺,学生活动热热闹闹,而缺少课堂对教材深入的挖掘和理性的分析;过于强调"怎样教",而忽视了"教什么",重形式而轻内容,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花哨浮躁教风的具体表现。我们认为教给学生知识与教给学生方法技能同等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尤其重要。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正确处理好"授之以渔""授之以鱼"的关系,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将夯实基础和探究创新统一起来。要知道学生最想得到的是智慧的帮助,而不是单纯的技巧指点。郭德才(同上)

附:授之以渔

以前,我也十分信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想想是啊,给他一条鱼,他只能吃一顿,而给了他“渔”的本领,他可以吃一辈子啊,何乐而不为呢?直到我看到了一个故事,我的想法才有了改变。

春秋时,宋庄王坐在堂上读书,有个叫轮扁(名扁,专门做车轮)的朩匠在堂下问道:“大王,你在干什么?”“读书啊!书是古人的智慧啊!”庄王感慨道。“何必呢?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胡说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否则宰了你!”“大王你听我说。”轮扁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个做车轮的人,我知道怎样用火烤使木头弯曲成最合乎圆规的圆形。我这种分寸的把握是十分微妙的只能用心体会,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我知道,古人最精彩最奥妙的思想,也像我一样,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这么看来,能说出来能写出来的书,不就只能是糟粕了吗?”庄王无言以对。

其实,庄王也被轮扁“蒙”了一下,因为轮扁不该因为没有文化的自己说不出奥妙的思想,就断定有文化的别人也说不清自己的思想。不过,人们确实时有那种“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尴尬体会,“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家从来只有家庭熏陶,没有父传子受,就是因为创作方法无法言传啊!而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这么说来,即便“鱼”能授,“渔”也能授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

更何况,“鱼”,就能“授”吗?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知识不能像往杯子里倒水一样灌进学生的头脑里去。相反,是学生在求知渴望和探索动机驱使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得来的。”因为人的知识中能够言传的,只是一些课本上的事实性知识和一般原理性知识,相当多的知识,是不能通过言传的方式传播的,如一些技能性知识和与人相处的学问等,它只能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得到。

那么,怎样让学生获“渔”以得“鱼”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有捕鱼的机会。实践出真知,实践也出真趣。没有捕鱼的机会,孩子们就不会产生捕鱼的兴趣,没有兴趣,孩子们怎么能掌握“渔”的本领呢?一个老师是否给孩子机会,又取决于他对师生关系的认识。那种以教师为忠,以学生为容器的“授渔” 人,恐怕是不会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其实,在当时,由授“鱼”变成授“渔”,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可惜,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看来,它还只能是一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因为,其教育观念,还是灌输式的,它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不过,当我们在新理念光芒的照耀下剔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旧观点时,让我们先向他们表示敬意吧!因为就是我们今天的这些新观念,也有被后人扬弃的那一天啊! “长江后浪推前浪,芳林陈叶让新叶”,历史发展的无情规律,又有谁能抗拒呢?

所以,观点的正确与否、是新是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一颗“与时俱进”的、年青的心,这样,不论是什么样的旧观念都不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不论是什么样的新理念,都不会成为我们过不去的“大山”!

作者  周荣海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摘自《江苏教育研究》2003年第五期  2003/6/3

4自卑与优越:

优越与自卑是人们的自我体验或自我感受,是人的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具体表现。

优越感是人心灵的麻醉剂。在学生确实有着优越的外部条件,个人也有较强的能力,并取得过部分或暂时的成功,因此他们往往容易自命不凡,停滞了个人前进的脚步,并且在与他人交际时庄了障碍。对这类学生个别说服常常不能见效,因为他不愿或不屑与你进行沟通。

自卑是心灵的病毒性感冒,它比痛苦羞愧自责等单一的负性情绪更为强烈持久,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更深重。出于维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人往往会采用一些防卫机制来应对,或沉浸于幻想做着白日梦,或是从社交生活中退缩,"躲进小楼成一统"封闭自我。这些防卫机制虽然可以短时间保护自己,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自卑者进行"优点轰炸"是人们常用的方法,不过无的放矢的"优点轰炸"收效甚微。首要的是能让学生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有的人脾气很暴躁,在这样的外表下可能掩盖着一颗自卑的敏感的心;有的人成绩很优秀,但可能会成天很忧郁地必自己智力很差。要能分析出原因才可对症下药。有人说,天才骨子里都有一点自卑,正是这种自卑促使他们能在某个领域不断努力,不断地完善自我。因此对自卑者的医药良方往往是为倪指明新的奋斗目标,从而转移其情感指向。

摘自《江苏教育研究》2003年第二期《重点高中学生优越与自卑心态调适》  作者  王金月     姜堰中学     2003414

5刚性与柔性

我们知道,教学尽管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但它是人参与的社会活动,主要受一定的社会意识和人的思想的支配和影响。所以,教学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其运作规律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调整人们的行为才能正常发挥出来,而对人的行为的调整有两种方式,一是"刚性"的制度约束,二是"柔性"的情感沟通。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这些制度和要求规范并调整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构成了教学管理的基本框架,使教学人员的各类活动沿着一个较为合理的方向运行。这就是教学管理中的"刚性"管理。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中,我们先后制定并出台了若干规定、条例和实施方案,涉及到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例如为了鼓励教师冒尖,我们出台了《关于"十佳教师"评选的实施意见》,为了解决教师教学随意性的问题.我们先后制定了《临沭一中教学常规》、《临沭一中作业批改规范化的具体要求》等;为了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我们又制定了《先进教研组评选条例及评选细则》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措施的出台,在一段时间内起了很大作用,使我校的教学工作从无序的状态下走出来,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少教师感到学校的这些规章制度过于机械和死板,有些制度不太注重实效,尤其是-些优秀教师,随着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他们迫切需要突破原来的常规和模式,发展自己的个性,创建自己的特色。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这些""性管理措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标准化"教育的产物,在今天的知识信息化时代,教育是呼唤创新、鼓励创新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也应该是有较高理智水平的""性管理。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管理的真諦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而""性管理强调的就是一种非强制方式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它采用的是一种把组织意志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的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我们一是为教师创造适度的"自由"空间。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需要有较大的自主性,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在坚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博采众长,求实创新,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教学不拘-格,育人各得其法。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学过程不过多干涉,不硬行推广某一种教学方法,给教师的劳动创造广阔的"自由"空间。二是为教师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学校领导对教师个性的理解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为教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满足教师的成就感。我们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学法报告等各种形式,给教师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舞台,在这里,我们提倡"一家之言",也提倡"百花齐放",引导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学术上"求实、求真、求新"。三是为教师提供民主的天地,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爱护教师的积极性。我们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让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另外,我们还采取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管理思路,每项政策的出台都在教师中广泛酝酿,积极采纳教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制度、措施。由于这些措施本身是广大教师认可了的,所以落实起来就比较顺利。

6教法和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如何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这些都要依靠教法的优化和学法的指导。

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来,我校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通过突破旧的模式,大胆进行教法改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这一教法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师的""与学生的""的有机结合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并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一定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而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又不能不涉及教学的另一个侧面--学生,离开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一教学也必然会落空。但问题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的主动性差,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二是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学习只需按教师设计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就可以了。三是很多学生对于各科的学习程序运用得不好,有的不注重预习,致使听课无的放矢;有的不注意复习,致使学习遗忘率高;还有些学生不注意及时总结、梳理,不注重学习计划的制定。所有这些严重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要求教师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又提出了学法研究的课题,并成立"高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成立之后,便着手从五个途径展开工作:一是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进行学法的指导;二是通过教科室编印的《学法指南》刊物引导学生研究学法;三是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总结一周内学生学法方面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四是班级内举行小型的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五是骨干教师利用电视讲座或其他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法专题指导。

教法与学法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广阔的,但落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就要既重教法,又重学法,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4---7四部分下载于广东省肇庆中学李和个人网页   2003.4.1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进经济开发区凤苑南路1号 邮编:213100 电话:0519-86556341 邮箱: wjsms@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