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看,由于角色定位与方法选择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还普遍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境界,自身的实践优势还远没有转化为研究优势,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经验还远未提升为具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高”“低”之说仅是套用俗话来表达对现状的感受,而并非判定研究的价值。
所谓“高不成”主要指教师从事研究的定位不准,研究成果的理论化、实践经验的概念化程度不高。
从认识层面上看,角色定位是事关研究水平层次的前提性问题。常听到“我们又不是专业研究人员,能研究了什么名堂”的抱怨,也常见到发表了几篇文章但教学效果并不突出的教师受到指责的情况,现在更有许多课题满口新观念,走进课堂仍是老套路的现象。细究一下,这些现象都与研究的定位与理解有关。其实,研究的方式未必以课题为载体,研究的成果也未必以论文来呈现。针对有的教师长于写作却短于教学的现象来指责研究的无用,本身是对研究的误解,因为写文章与为解决教学问题而展开的研究并不是一回事。至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多是研究形式上模仿跟进、精神实质尚未真正领会所致,说到底仍是研究定位不准的结果。作为“教师----研究者”,新的角色形象要求我们除了拥有传统的“专业特性”------诸如理解本学科知识及其结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等-----之外,还应拥有一种“拓展的专业特性”,其内容参照
从技术层面上看,陷于“高不成”境地的原因是教师缺少将面临的实践问题转化为研究专题的意识与技术,缺少将自己的经验提升为理论的方法与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提高理论品质、强化反思意识,具体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 更新知识背景,拓展理论视野。就教师的知识结构在言,学科专业知识相对稳定,不会对研究形成大的障碍;但教育学、心理学等条件性知识却需要不断更新,这既是因为新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更因为这种知识本身就需要动态地把握和领会,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发展和深化。有了实践的经验后,我们更迫切需要了解教育与教学的原理、课程与教法的知识,需要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的支撑,需要搭建教学研究方法的平台,需要目及国际教学改革潮流的视野。单就阅读类型在言,我的体会是应该突破学科性书刊的范围,多多涉足专业性教育理论的领域。
第二、以经验解读理论,在对话中获取理论滋养。理论专著使用的学术话语,教师惯常使用的是生活话语,谈话体系的差异成为理论与实践对话的鸿沟。有个真实的笑话,理论工作者说:“教学研究应基于自我经验”,教师谦虚地回答:“我实在没有什么经验”,专家也疑惑“明明从事教学怎么会没有经验”,这实在是“经验”一词两种话语“同名异义”的误解,程度更深的误解还多的是。我们无法苛求理论专著转化话语,要紧的是自己学会“转译”,先硬着头皮读来,再多想想这些术语、概念表述的实际上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些情况。这样一来,远不止提高阅读的兴味,更利于消除我们对理论的畏惧、自疏甚至骨子里怀疑、鄙薄的偏见,从而在靠拢、交流与对话中,获取理论的滋养。
第三、反思教学实践,提升理论认识。借助于深刻领悟了的理论背景,反思教育实践的问题,进而做出理论选择,并完成奥斯特曼所说的由“具体经验”到“抽象的重新概括”这样一种升华。波斯纳也提出:经验+反思=成长,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也就是“高不成”层面的成果。反思可以增强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必然具有较高理论化程度。总之,缺少了理论视野,教师从实践中遴选研究专题就失去了参照坐标,就难以把握实践研究的教育价值;缺少了对理论的融通,又容易造成研究生活生呑活剥、“穿靴戴帽”的状况;而缺少理论反思,既无法使自我经验概念化,更无法使研究收取促进发展的实效。还必须指出,超越教学研究“高不成”的境界,并不意味要求中学教师采用专业理论工作者的方法来研究,倒是要十分注意防止研究方法脱离教师教学实践的倾向。
所谓“低不就”主要是指教师缺少搜集、积累实际教学情境中鲜活素材的意识和习惯,缺少将这些素材叙述出来、呈现为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意识和方法。“低”只是从教师有能力却不愿意或不习惯从事这类研究的角度说的,丝毫没有贬损其价值的意思。
不止一个专家谈及教育科研时,呼吁教师要学会“讲故事”,要求我们客观详尽地描写当事人的教育故事,真实细密地叙述探索者的实践行动,尽可能“原原本本”地、“原汁原味”地呈现这些原始的资料和素材。也不止一本专著提出“写案例”,要求我们把教学生涯中那些层出不穷的事件,那些镇日回味的事例,经过思维加工以案例形式呈现出来,以记录我们的经历,反思我们的实践,这也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提供一种自我观照的镜鉴、反思研究的依凭、经验共享的载体。
综上所述,凭借我们的实践优势,大量积累丰富的经验素材,尽力丰厚我们的理论素养,强化反思意识,我们的教学研究完全可以走出窘境,实现超越。
(唐江澎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