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什么
现在谈论教学改革,人们是关注的两大问题是: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自然应该把探究的重点放在这两大问题上:一要探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怎么“教”,二要探究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怎么“学”,这两个方面的探究,可以说基本上概括了现代课堂教学所要探究的问题。探究教师应该怎么“教”,自然是突破传统教育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的格局,深入探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转换成现代教学中教师的“教”,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真正作自主学习的主人。探究教师怎么“教”,是个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究,但归根到底应由教师自己来探究,因为别人的教育思想怎么先进,方法怎么有效,都是别人从实践中探究得来的,自己不亲身实践探究自己怎么“教”,就永远得不到提高,只能停留在低层次上重复。还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对自己怎么“教”的探究,是为学生怎么“学”的探究服务的,教师探究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探究是否有成效。如果教师对自己怎么“教”的探究能朝着现代教学的要求去努力,那么,学生“学”的探究就可以敞开大门。天高任鸟飞,由此,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的良性循环轨道。
探究教师怎么“教”,要明确突破传统教育框架和构建教学模式是教师探究的双重任务。实现这一任务,教师还应该确定更具体的目标。这就是:一要着重探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要认识教育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不能让教师在教育理论上成为近视眼,在理论指导实践上产生短期行为,而要把掌握教育理论看作教学上档次的行为。二要着重探究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获得最佳效果。现代教育理论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启发式、发现式、自学式、活动式、问题解决式等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卓有成效的方法,探究式课堂教学要在运用这些方法上下功夫。三要探究怎样处理和加工教材更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千万不能让教材框住学习者的手脚,而要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让它能被学习者掌握、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内在学习能量,所以,教师处理加工教材,要重点探究“教”什么?到底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组织这些知识?四是探究如何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进行学法指导,教师要把握三点:一要真正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二要知道怎么做能使学生探究问题达到“最近发展区”;三要知道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关于学生“学”的探究,其前提是教师必须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探究什么?学生可能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的方式方法也很灵活,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可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可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探究;有时在学习质疑问难处探究;有时在解决实践问题上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探究。总之,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会引发探究,对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并不像科学家那样要发明创造些什么,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生探究遵循的规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会用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
摘自《教育理论与实践》张崇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