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装备督导
学籍管理
教师教育
科普学堂
课务查询
李公朴研究
 
>>教师风采>>教师荣誉>>文章管理
大爱寄天山 丹心育桃李——记援疆教师于寿成
录入者: 原创 来源: 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2年12月19日

注:该文转载自2012年12月15日武进日报

于寿成,目前作为一名援疆教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第一中学任教。他来自,于2010年底奔赴新疆开始自己的支教工作。他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埋头实干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受援学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听他的课感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刚到尼勒克县一中,他就对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他发现学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与江苏的教材完全不同,由于这套英语教材在新疆也刚实施不久,很多英语老师对如何把握新教材一筹莫展,认为难度大、内容多,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他利用整整一个寒假时间,对新疆所使用的全套英语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他结合学生的学情,积极推行导学案,指导备课组同志一起编写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的导学案,并主动开设大量的教学研究课、示范课,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展示给全校英语老师,使学校英语教学水平迅速提高。

  新疆的班级很有特点,学生由来自哈萨克、维吾尔、锡伯、蒙古等多个不同的民族构成,绝大部分学生因为小学、初中阶段没有学好英语,因此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热情和兴趣,他接手时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只有三十几分。刘昊哲同学就非常惧怕英语,觉得上英语课像是在听天书,对此,于老师并没有对他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说了一句:我们高中3年只要每天背3个单词,就能把高中所有的单词背完。他降低教学起点和要求,每节课只让他集中精力掌握几个重点短语,一个多月后,刘昊哲同学对英语渐渐产生了兴趣。于老师上课时从导入到学习到练习巩固,千方百计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际来反复操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兴趣入手,加上循序渐进,许多同学的英语成绩提升很快。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校内刊物

  2011年初,学校首次成立了教研室,于老师被任命为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成立伊始,几乎没有任何教研条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展这样的工作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每天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还要不断思考如何改变很多教师固定的教学理念和思维。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于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老师交流、听课、讲课、评课,让当地教师多方面了解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先后多次开设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讲座和座谈,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指导他们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于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热情高涨,在短短一年之内,有1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并收录在学校的教学期刊内,有16个课题确定为校级课题,其中有9个课题申报自治区级课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教研工作,在于老师倡导下,尼勒克一中《教研园地》应运而生,由于老师全面负责刊物的编印。校方领导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校内刊物。

  把爱献给天山脚下的每一名孩子

  由于深爱新疆这块土地,觉得自己的任务还未结束, 20126月,于寿成老师主动申请了继续从事教育援疆工作。由于有老师生病、有老师怀孕等客观因素,一中出现了英语学科的师资短缺问题,于老师除了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之外,还承担了高三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刚开始,由于一周有20多个课时,两个班的英语基础也有很大差距,每天需要两个完全不同的备课教案,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超负荷的工作量使他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经过调整之后,他制定了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来重新精心编写导学案,做到精讲多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他除了单独辅导个别学生之外,每天中午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阿孜古丽、任萌等二十几位同学进行课后辅导工作。由于学校缺乏一些基本的教学设备,他自己购买了一些英语磁带、打字机、英语教辅用书等用于辅助教学工作。

  除了帮助自己班级的学生之外,于老师目前个人已捐资5000余元帮助尼勒克县的一些贫困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选择援疆,就是选择一份责任,我会把爱献给天山脚下的每一名孩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进经济开发区凤苑南路1号 邮编:213100 电话:0519-86556341 邮箱: wjsms@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