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也从这里出发
校工会主席 王昊 2017年12月4日星期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11月28日,中科院正式公布了2017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名单。省武高83届校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所长成功当选。蒋华良当选中科院院士意义深远,这一殊荣填补了常武地区中科院院士的一项空白,这项空白就是,蒋华良是在文革之后,即恢复高考以来,整个常武地区的高中毕业生中被评上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蒋华良是我们省武高培养的国家之栋梁,是我们武高人的骄傲,更是我们武高人学习的榜样。
11月29日上午,蒋华良院士曾经的老师坐到一起,回忆往事,畅谈蒋华良院士及那个年代的高中往事。回首三十多年前的师生生活,再看今日之蒋华良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省武高杰出校友的成就,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求学中的武高学子、工作中的武高教师思考学习。
第一、读书与命运。
蒋华良院士是真正的寒门学子,求学途中主要是靠他姐姐的帮助,高中时他的头发是当时的语文老师毛健林剃的,可如今成为中科院院士,象诸多成功人士一样,蒋华良先生在高中就读期间一直是一个勤奋努力、刻苦好学的学生,最终以超过清华大学分数线的成绩被保送到南京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就读。大家可以想见,读书在他的人生路上发挥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尽管时代在飞速变化,但有些道理是亘古不变的!同学们想清楚“读书与命运”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想明白为什么高中三年的吃苦拼搏、认真学习,是你在省武高唯一的核心任务与明智选择。
第二、师德与师能。
那天的座谈会上,原常州市副市长、省武高副校长,蒋华良当年的数学老师周亚瑜先生就一再说要为省武高点赞,祝贺省武高这么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就拿1980年以来的校友来说,无论是在科技届、文化教育届、工商界、政界、医疗卫生界,都有很多很多非常出色的人才(在这里恕我不一一列举)。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蒋华良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许便道尽了“百花齐放”的原因,他说,“是母校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才让我保持淳朴、刻苦、踏实、专注,才有了我的今天。至今最难以忘怀的,始终是母校老师的教诲和母校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80年代的教师待遇不高、工作环境相当艰苦,但当时的教师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以校为家,以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勤于奉献,快乐工作,在学生中威望很高,所以成绩不菲,从而造就了那时我们省武高的辉煌。因此,在全社会关注蒋华良的籍贯与毕业学校时,我们更应该关注院士成功背后的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在欢庆蒋华良当选院士的喜悦中,我们省武高的教师一定会进一步传承省武高的笃道求实精神,牢记责任和使命,以培育优秀学生为已任,增强自我提升的动力,以“勤奋踏实、专注钻研”,营造最好的教风和学风,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造就最佳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我坚信,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就一定能续写省武高的教育新篇章!
第三、品质与成就。
在谈到蒋华良院士时,老师们都说到蒋华良之所以能在国内外生物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与他重情重义、为人淳朴、懂得感恩、执着学习、刻苦钻研等优秀的品质是密不可分的。其实我们放眼看这些优秀的人才,大都具备这些品质。在去年的校庆活动中,我们在此的绝大多数师生都有幸一睹过蒋华良院士的风采,当天下午他在体育馆为母校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在会后与他的简单交流中,他仍然念念不忘昔日同窗与曾经培育过他的母校及恩师。
我们要学习蒋华良院士在高中时代学习时的专注、执着,写字总是保证工整、解题一定要求规范、不懂定会多问……29日老师们的回忆,道尽了一位优秀学生的出众的学习品质,揭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工匠精神,就是精打细磨、精益求精、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在锲而不舍的坚持中熟能生巧,进而匠心独运,追求极致与圆满。我想,这就是蒋华良院士离开母校后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披荆斩棘的成功法宝。
在上周的升旗仪式上,徐校长就跟我们说到“专注”一词,今天我还要再讲,所谓专注,首先就是心思纯粹:学习时就想着学习,那门学科的学习时间就专注于那门学科;活动时间就放开活动;休息时间就抓紧好好休息。同学们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生活中吃、穿、玩的追求可以无休无止,而高中的你们在现阶段,惟有专注投入每一天的学习,你才会达成目标、收获成功。
同学们、老师们,成为院士的虽然只是极少数人,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蒋华良是从省武高走出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也在这里踏实出发,只要都有向优秀学习、向优秀看齐之心,师生们必定会越来越优秀!省武高必定再创辉煌!
谢谢!
本次升旗仪式的主持人——高二(8)班谷蓉蓉
谷蓉蓉,女,高二(8)班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如游泳、芭蕾、书法等等。在同学眼里活泼开朗、古灵精怪,总能给人带来正能量;在老师眼里,乖巧懂事,勤奋踏实,是学习上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