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实施“ 3+1+2” 模式,化学学科采取等级赋分记分方式,考试时长为 100 分钟。近几年江苏高考化学命题一直保持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以及考试难度的相对稳定。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 以下简称“ 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内容包括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的内容,化学试题考查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评价理念即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的核心功能,指向“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一、试卷结构
通常由13道单选题和4道大题组成。单选题39分一般难度中等,非选择题61分难度较大。全卷秉持江苏特色,考点分布稳中有变。
二、内容分析
1、特点分析
试题在重视考查必备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考查考生的关键能力。在情境创设、信息呈现方式的创新等方面不断提高,以更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试题的情境设计基于真实的生产生活和科研成果。试题多以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发展成果,丰富而生动的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紧扣考查内容,简洁但完整地呈现了解题的必要信息,考查考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又体现化学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让学生体会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利用化学为社会做贡献的情怀。
试题的信息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创新,增强了信息获取、整合、加工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的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试题情境有多种分类方式, 作为高考试题情境,更多地是选择复杂情境,以考查学生解决生活实践问题和学习探索问题表现的综合素质,体现了高考试题的“ 基础性” “ 综合性”“ 应用型” 与“ 创新性” 的考查要求 。如: 流程图、装置图、晶胞图、原理图、曲线图、合成路线等。信息呈现形式注重创新,比如有机题中对反应条件的考查, 信息可能就在前面的合成路线中,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提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
分析高考化学江苏卷还可以发现,在化学学科必备知识维度方面,高考试题中更关注化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需要运用综合性结构化知识才能解答的试题比例大大增加。特别是21年后的每年高考大题中,每一大题的问题解决都需要运用物质结构、反应原理、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探究等方面的知识。化学江苏卷对化学必备知识考查的这一变化,要求在平时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结构化,以提升学生运用结构化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实验考查,强化实验核心地位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各有 9 个必做实验,意在引导中学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如2023高考第11题有关FeSO4溶液性质的探究实验是必修二的必做实验之一,涉及实验步骤和原理等; 第3题以一整套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呈现,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和部分装置的作用。第12题、第14、16、17题等也都是在实验的情境中展开科学探究。高考江苏卷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比例上升,思维认知能力的考查比例反超学习掌握能力的考查比例,需要更重视学生学科思维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是相一致的。
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点启示
1、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等紧密联系,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展开教学
注重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精心选择素材,特别要关注热点素材,把基础知识教学、关键能力培养、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思想方法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正确的价值观,全面实现化学教育的功能。
2、注重各类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学生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调整面对化学信息的心态。学生在面对陌生的信息时,会本能地感到害怕,认为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在教授知识过程中,多将知识以多样化信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信息呈现的方式,如文字描述、化学符号等文本类信息及流程图、实验装置、坐标图、化学模型、表格、照片等图表信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对新化学信息加工的训练,让学生逐步 克服教条、僵化的思维方式,敢于接受、学习新概念,摆平面对化学信息时的心态。
要夯实基础。信息处理能力离不开扎实的化学知识做支撑。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核心知识、建立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信息素材积累,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平台,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结合已学到的化学知识,从化 学视角观察、分析、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和化学有关的现象,这样既使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培养,又丰富了课余生活。
3、强化实验的核心地位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做实验被讲实验和视频实验所取代,对实验不重视、不研究,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处于浅层学习中,丧失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实验的功能是刷题、机械学习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从实验现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及科学探究、创新能力。
情境问题的真实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开放性,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迁移应用学科知识能力。 渗透情境问题解决,从根本上克服“ 灌输知识” 的现象,实现
江苏化学高考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使得“ 死记硬背” “ 机械刷题”很难得到高分。从“ 解题” 向“ 解决问题” 转变, 要求真正在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