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1034805727@qq.com 1034759418@qq.com 051986551709

2016年10月5日将迎来七十华诞。我们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届校友、曾经在学校工作过的教职员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光辉历程

查看详细

>>校庆专栏>>母校往事>>难忘的十年——忆在武高工作的岁月

难忘的十年——忆在武高工作的岁月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国良

难忘的十年——忆在省武高工作的岁月

(纪念省武高建校七十周年而作)

黄仁澜

 

1-1这是1997.11国家教育部全国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研讨会在常州召开时来武高参观所摄右3是中国物理泰斗北大物理系系主任沈克琦教授.JPG

1997.11国家教育部全国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研讨会在常州召开时来武高参观所摄,

右三是中国物理泰斗北大物理系系主任沈克琦教授

 

1-3,这是湖塘中学理化生部分教师在老校.jpg

湖塘中学理化生部分教师在老校合影

 

1-4,这是本人和一家长在校门口所摄.jpg

这是本人和一位家长在校门口所摄

   

    一九七八至一九八八的十年是我在武进县湖塘桥中学(省武高前身)工作的十年,十年对一个人的人生旅途来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我来说,这是我从教四十年中工作压力最大、负担最重、但又是心情最舒畅、工作最顺心的十年。

四十年前的一九七六年秋,在华国锋、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结束了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苦难的“十年文革”噩梦,拨开乌云见太阳,人民开始过上了好日子。一九七八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值得纪念的开启新时代的一年,这一年初冬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摒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部署。在胡耀邦的主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平反寃假错案,给广大的知识分子“脱帽加冕”,提出了“科教兴国”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一系列的举措激发了广大群众高度的政治热情,使政治走向清明,经济迅猛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广大知识分子再也不用夾着尾巴做人了。

创建重点初见成效

   湖塘桥中学位于湖塘镇北端,是当时武进县七十多所完中之一(当时武进县有六十多个乡镇)。湖塘镇是武进县第一大镇,这里经济发达,地处县域中心,离常州市区又近,湖塘中学规模不大,占地只有十亩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湖塘桥中学老校长胡柏寿(老干部、原江苏省委书记陈光的秘书、后任镇江地区教育局长),根据湖塘的地理优势和当时百废待举的形势,提出了把湖塘中学办成重点中学的设想,他的想法得到了武进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支持和批准,一九七八年夏正式确定湖塘桥中学为重点中学并向全县范围内招生。于是这一年秋,我和周亚瑜(后任常州教育局长,常州市付市长)、籍耀成(后任常州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周敏盛(大律师,曾任常州市人大常委)、吴国宝(是袁伟民同学,后去无锡体委)、冯士彦,於瑞和,胡学雅,戴祖琪,阙兴良,季铁青……十多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被抽调到湖塘,充实湖塘的师资队伍,我被任命为物理教研组组长,后又被任命为湖塘片区的大组长。那年高一共招三个班,面向全县招二个半班(其中半个班向镇内招生),我任高二毕业班(当时学制缩短,初、高中都是二年制)五个班的课,一周22节课,课务很多,但那时,被压抑多年的激情一下子被释放出来,觉得混身是劲,一点也不觉得苦,来年高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第二年我仍担任毕业班的课,这一届是当年全县招来的,这批学生年龄虽小,但思想淳正,生活俭朴、学习勤奋、基础扎实,教他们真是得心应手。这一年武进县举行数理化学科全能竞赛,通过层层选拔,我们的学生在全县25名优胜者中竟占15名,在前五名中占了1、2、3、5四个名次。他们分别是周健(后考入清华,留美博士),何建光(后考入北大,常州常柴集团老总),蒋华光(后考入华东师大,留法),潘一清(后考入南大,曾任五星电器老总),这次竞赛成绩轰动了全县。80年高考,这届三个班学生达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当时全国的达线率只有百分之四)。而且其中大多数是重点大学,如北大、清华、复旦、同济、交大、南大、南工、浙大、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丰硕的教学成果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家长的赞誉。这两年湖塘中学又增添了一批如丁耀良、沈烈毅、上官耀新、章公台、蒋瑞芳…等骨干教师,师资力量更强了。

所谓的“全国第一”

送走了80届学生,我仍担任毕业班的课,这一届学生也和上一届一样,学习刻苦勤奋,在81年高考中取得的成绩更辉煌,全校五个班(其中二个复读班)达到本科线的有150多名,据说与当年常州市市区达线人数差不多,当时武进县共有完中六十多所,我们一所学校的达线人数竟占了全县的绝大部分。这一届各科成绩都好,特别是数学,应届班均分达96分(满分120分),而且没有不及格(任课老师周亚瑜),这年我教的应届班学生中有三人物理考了一百分,分别是考入清华的薛忠,考入复旦的黄亚新,考入南大的江兴方,为此光明日报派记者来釆访并刋登了介绍湖塘中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文章,因此湖塘中学声名鹊起,不光在常州市,在省内、外都有了声誉。据说那年全国高考最好的是江苏省,江苏省最好的是镇江地区,镇江地区最好的是武进县,武进最好的是湖塘桥中学,因此曾有当时的教育界人士戏称湖塘中学是“全国第一”。后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曾率团来校视察。

首届物理奥赛获佳绩

送走81届我又担任82届毕业班的教学,82年高考又获丰收。这一年又调进了一批骨干教师,从这一届起初、高中学制恢复为三、三制,并使用教育部的统编教材,即称为部颁本。我就脱身从高一教起,任高一两个班、高二一个班的课,并兼高一2班班主任,后来一直跟班到85年送他们毕业。连续几年的骄人成绩,吸引了市内(83年武进归属常州,现为武进区)、省内外各地的教师和领导(甚至有远至吉林黑龙江的),他们纷纷前来学习取经,那时几乎天天有人来听课、座谈,索取资料(当时资料都是自编的)。还有不少省、市、县行政部门的头头和一些大学教师都千方百把子女转来借读。一九八四年秋,教育部举办了首届中学生全国物理竞赛(即后来的奥赛),我也组织了学生在校内培训,后带领学生去常州市参加一试,一试成绩揭晓时,常州市有十四名学生取得去省里二试的资格(后得知全省共有八十多名,常州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强)。在这十四名中,武进有七名,常州市区有五名,金坛、溧阳各一名,武进的七名中我的学生有须方、袁红东、周文阳、是文辉四名,占了武进的一半还多。后来常州市教育局就叫我任领队带学生去南京参加省试,由于是首届,又都是尖子,所以南京的高校十分重视,省试期间,南大、南工(现东南大学),南航、南师大等高校的领导班子都接见参赛的选手和带队教师,有的高校还赠送礼品,并组织参观。南工领导由院长韦钰(后任教育部副部长)带领领导班子接见参赛师生并设宴招待。三天后成绩最后揭晓,常州三中万旭东获一等奖,省溧中一名和我的一名学生获二等奖,其余十一名学生获三等奖,我校获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三天后我们载誉归来,湖塘中学的声誉更响了,学校为我们庆功,校长徐耀增还给我发奖金。这届学生在85年高考中又取得骄人的成绩。二个理科班和一个文科班一百四、五十人除一、二十名录取在中专外,其余全部录取本科院校,其中百分之六、七十是重点大学,光我曾任班主任的2班就有四位考入上海交大。八七、八八年我又连续担任两届毕业班的教学,也取得了良好成绩。一九八七年湖塘桥中学初、高中分设,高中部更名为武进高级中学。这期间武进原来的二所省重点中学也逐渐恢复了它原来的优势,教学质量也节节上升,与武高成三足鼎立之势,良性的竞争促进了武进教学的健康发展。

从七八到八八年的十年间,我在武高基本上一直担任毕业班教学,除了星期日有休息外(当年每周工作六天)几乎都在上课,寒暑假也很少休息。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有很多现成的资料,特别是刚恢复高考到八十年代中期,高考的复习资料完全靠教师本身的收集和积累,而且还要针对学生实际由浅入深,逐步深化,很多资料都是自己刻钢板一笔笔刻出来的。我精心备课,上课时常常从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课题,使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中,我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抓住了“受力分析”、“状态分析”、“过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就这样多年来通过师生的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忆在武高的十年,的确是非常辛苦。但看到我们的辛勤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时,一切的辛劳都抛到了烟消云外,有的是欢乐和喜悦。一九八八年秋,我被武进县教育局抽调到教研室工作,就这样离开了武进高级中学。

时间过得真快,我从教育局退休己十多年了。回顾中学教育几十年,我本着“对国家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教书育人,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的建设人才。最近几年,参加了多次武高八十年代不同届次学生的聚会,看到他们都是事业有成,在祖国的东西南北,各行各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中有掌管一方的各级领导干部、有大型国企领导,有资产雄厚的民营企业家、科研机构领导,有高级军官、高级记者、有大法官、大律师、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名震一方的名医、有中学校长……还有部分移居国外,成为当地学术界、商界…的名人。每一次聚会都使我激动、使我亢奋,我为我选择做教师这个职业感到高兴,感到自豪!

 

黄仁澜于2016.8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