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装备督导
学籍管理
教师教育
科普学堂
课务查询
李公朴研究
 
>>学校管理>>平安校园>>健康教育>>文章管理
认识诺如病毒及预防治疗指南
录入者: 张丽红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7年04月27日

认识诺如病毒及预防治疗指南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诺如病毒主要存活于受污染的水源,容易造成人类感染性腹泻。近期,诺如病毒在全球连续引起暴发流行。

    症状表现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病人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头痛、发热、寒颤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症状。

    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病例:主要依据流行季节、地区特点、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在一次腹泻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1)潜伏期2448h(2)50%以上发生呕吐;(3)病程12~60h(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除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且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而且途径较广,多以粪—口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以及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等集体场所引起集体暴发。而根据疾控专家称,为自限性病程,一般在23天即可恢复。

  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也会传播。

2、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

3、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4、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采取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不需用抗菌素,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胃肠炎的主要死因,故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流行期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
2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提倡喝开水,不进食未熟食物(如海鲜、沙拉类),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加强食堂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管理。大力开展三管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对已受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应强制性采取使其暂时脱离接触食品岗位的措施。
4、做好学生的因病缺勤的管理,发现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工要及早到医院治疗;若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并同时上报学校分管领导。
5、确诊病人应隔离观察,加强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隔离观察期间,病人应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症状消失72小时后才可上学或上班,患者排泄物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规范化消毒处理。
6、加强日常消毒落实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教室、学校宿舍和家庭居室多通风。清理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时要注意防护,清理病人排泄物时做好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处理完后要及时用清洁和消毒双手(肥皂、消毒洗手液)。建议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受污染的地方和物品。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预防措施

    由于诺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局部聚集病例。因而我们应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减少外出要会和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

  4、一有情况,立刻就诊,并报告所在单位、社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进经济开发区凤苑南路1号 邮编:213100 电话:0519-86556341 邮箱: wjsms@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