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最重视磨砺教育的国家之一。日本人历来奉行武士道精神,学生都要参加武士道训练,这种传统沿袭下来,就演变成了现在中小学普遍开展的柔道训练以及其他生存训练。这些训练很严格,甚至严酷,如冬天在冰天雪地里赤裸身体跑步,参加“魔鬼训练营”接受各种“可怕”的野外生存考验,到大街上高声喊叫“我要成功”来克服心理障碍,等等。
日本一所学校给学生们吃“忆苦饭”,孩子们面对从未吃过的、难以下咽的糠菜嚎啕大哭,连续三天拒绝进食,但校方毫不动摇,不为所动。到第四天,饥肠辘辘的学生才吃下了这顿饭。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顽强坚韧的意志和强悍健壮的体魄,日本不少中学坚持每天让学生光脚在石子路上行走、跑步。有一个日本教育团还实行了一项“无人岛”训练。在一个没有交通,也无人迹的地方,学生必须生存一周,利用自然环境,自己挖坑洞当临时厕所,自己找柴生火做饭,自己动手找食物,连盐也自己熬制。总之,离开大人,断绝一切通讯联系,一切生活问题由他们自行解决。通过一周的艰难生活,不少人开始习惯动手劳动,自己管理自己,学会关心他人,与人合作,并变得勤快、聪明,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周”。此外,日本的中小学几乎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或“森林学校”,组织孩子们到田间、海岛或森林去“留学”,不仅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经风雨、见世面,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如今在日本,这类“吃苦”活动开展得较为广泛,不仅得到政府的出资支持,而且企业界、社会团体也纷纷解囊赞助,家长们更是主动送孩子去经受锻炼,以便他们将来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经受风浪,立于不败之地。
日本还建立了一些“交流村”,让学校和社区结合形成教育基地,孩子们经常要到“交流村”集中生活,参加一些劳动、锻炼,请老人讲那过去的事情,或者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大自然中展开一些活动,例如请农村老人传授如何打草鞋。这类活动,中国老一辈人倒是似曾相识。
日本人信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面参加劳动挣钱。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 “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外出旅行,很小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日本中小学有一项规定,学生每天都要打扫厕所,学校一律不雇佣打扫厕所的工友。他们有一个口号: “把厕所打扫得比厨房还干净。”日本京都大学的竹内教授说: “在日本,我们的学校一律让学生打扫厕所,这是我们多年来坚持的一贯做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日本的许多孤岛和森林里,人们经常见到小学生的身影。他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面对危机四伏的自然界,安营扎寨,采擷野果,寻找水源,捡柴拾草,如果遇到危险,也得自己设法摆脱困境,自己营救自己。二是经常性磨难教育要贯穿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而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