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管理规范
第一条 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工作是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工作。为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使学校的课题研究走向务实,特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 管理机构与范围
(一)管理机构:
校长担任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组长,对全校课题进行规划和管理。
主管教科研副校长担任学校教科研指导小组组长,为全校课题研究提
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纳入学校管理范围的课题系我校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包括:
1、国家级课题和挂靠在国家级课题下的子课题,
2、江苏省级各项研究课题,
3、常州市级和市级备案课题,
4、武进区级教科研课题,
5、校级微型课题。
第三条 科研计划与选题。
(一)校长带领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成员总体规划学校重点研究项目。科研处制定学期工作安排,明确我校科研任务,工作重点和保证措施。
(二)全校教师根据学校科研计划和科研选题参考,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愿提出课题申请。
(三)我校每年根据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各级各项课题,尤其是校级微型课题。
第四条 课题的立意。
(一)精选重点综合性课题,协调全校优势资源进行攻关性研究。微型课题结合教学具体需要,做到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
课题立意具体要求:
1、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外延小,内涵丰富;
2、围绕学校主课题进行相关研究;
3、研究内容适合以快捷的方式引领方向,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
(二)认真撰写课题设计。课题立论根据充足,论证严谨,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研究方法科学、研究计划可行。
课题设计基本格式:
研究背景:改革形势、现实意义、已有基础;
理论思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问题分析;
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目标,对策的研究;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为研究、个案研究、案例研究等等;
保障措施:学习、师资、制度、设施等;
研究计划:分阶段的研究任务;
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及详细分工。
第五条 课题的评审
(一)评审严格遵循公正、客观、平等竞争的原则。
(二)区级和区级以上课题的申报由科研处统一受理并组织评审,提出指导意见,统一向上级申报。
(三)微型课题由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组织评审立项。
第六条 课题负责人。
申报国家和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省级课题的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课题研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长是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承担课题的实质性研究工作,并全权负责课题组成员的聘用、课题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1、课题组长向学校科研处负责,遵照学校有关科研处规定操作。课题研究学习交流研讨活动提前告知科研处及有关领导,主动接受检查督促指导。
2、课题立项后课题组长召开课题会议,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课题开题后,要按照学校要求分阶段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l 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组有关活动开展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制度建设)
l 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完整的课题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和每学期阶段性研究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布置各课题组成员完成自己的阶段性计划。(研究规划)
l 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务实而又多样的研讨活动,把研究工作融入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做好详细的活动记载。(过程管理)
l 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开展中期研讨课评议及学术交流活动,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并及时进行评议和记载。(交流评议)
4、课题组长每学期要带头完成“五个一”:写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开一堂规范的课题研讨课、写一篇专题论文、完成一篇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一篇阶段性总结报告,在课题组中起表率作用。
5、做好资料积累和整理工作,建立课题组档案。及时将课题组各个成员的材料整理分类归档并将打印件复件在规定时间上交科研处(原件课题组长自己留存,结题时整理成册上交接受鉴定)。
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文件资料:申报表、申请议定书、上级来文、立项批复、课题组研讨交流活 动通知、课题设计、实施计划、结题(研究)报告等;
文献资料:课题相关理论学习文章,书籍目录,以及课题组成员学习体会。
过程材料:阶段性研究计划、阶段性研究总结、研讨交流活动情况记载、调
查报告、调查问卷及结果等;
教师成果材料:教师获奖论文、证书及其他荣誉证书和出版的论著等等;
学生成果材料:学生获奖证明材料、发表的作品、成绩对比结果等等。
6、对于不按时完成下达任务或不实实在在开展研究、不及时上交有关材料的实验教师,课题组长有权中止其研究工作,不予认定为本课题组成员。若课题组长不认真扎实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学校可以对该课题成果不予认定,视作中途“流产”处理,且两年内不能申报其他课题。其中对于武进区级及以上课题,如课题组长不能很好开展、协调研究工作并提供相关研究材料接受上级有关部门鉴定结题,导致学校教科研工作受到影响,学校将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 课题过程管理
(一)学校各级各项课题统一由科研处进行过程管理。
(二) 课题一经批准立项,课题负责人应一周内提交书面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并组织开题,严格按计划开展研究。
(三)课题进行过程中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应及时通知科研处。科研处每学期组织一次全面的课题检查,检查结果在全校内公布。
(四) 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应提出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和下下学期研究工作安排,报送科研处,微型课题在学期内完成。
(五)课题进行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主要成员作重大调整或因故需中止课题研究的,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报告,由科研处报有关领导审批,课题组不得擅自调整或中止。
(六)课题研究期间,如举办研讨会须事先报科研处审批。鼓励课题组结合课题研究,在校内举办开放式的学术报告会或学术沙龙。如需聘请专家指导需事先与科研处联系。
(七)学校教科研指导小组配合和组织上级教科研部门对本校课题的中期评估,对于校级微型课题进行期中检查。对于务实有效的课题组织向上一级申报。
(八)学校科研处每学期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和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课题研究培训。
第八条 课题的结题和评奖
(一)结题:按照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按时完成结题工作。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对课题先期模拟结题,及时提供指导建议。结题送审材料包括:课题结题鉴定书、结题报告和相关支撑材料。
结题报告一般格式:
一、课题背景及立项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研究价值
三、解决问题的目标和具体策略
四、研究的过程和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六、课题终结成果目录
七、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方向
八、参考文献
(二)评奖:对所有已经结题的课题学校将组织参与各级各项的教科研成果评奖,并且办法证书和奖金。
1、课题经专家鉴定已批准结题:
校级100元,区级200元,市级500元,省级1000元,国家级2000元
2、课题经专家中期评估且获二等奖及以上奖
区级50元,市级100元,省级300元,国家级600元
3、课题研究成果获奖
校级一等奖500元, 二等奖300元
区级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500元,三等奖800元
市级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
省级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2000元
国家级奖励,由学校另行研究奖励。
4、如评奖不设等次,例如,只设优秀成果奖,则降级处理。
2017年3月